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的专业对比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国家特色专业: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工业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
省级:智能制造工程、保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智能科学与技术、医学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英语、审计学、统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传播学、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法学、社会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序号 | 一级学科名称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
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B+ |
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B+ |
3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B+ |
4 | 工商管理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B- |
5 | 机械工程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6 | 软件工程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7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8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2、昆山杜克大学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简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经管学科优势明显,工、理、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始创于1956年,初名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而后历经杭州航空工业学校、浙江电机专科学校、浙江机械工业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管理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等时期,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电子工业学院,2003年原杭州出版学校整体并入,2004年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等中央部委,2000年实行浙江省与信息产业部共建、以浙江省管理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2007年成为浙江省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建高校,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坚持立足浙江、依托行业、面向世界、服务社会、支持国防,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弘扬“笃学力行、守正求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现设下沙、文一、东岳、下沙东及青山湖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2500余亩;下设19个学院及教学单位,举办1所独立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000余人,教职员工2400余人。学校拥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来华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45个本科招生专业,2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防特色重点专业,是省属高校中唯一拥有国防特色重点专业的高校,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设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具有硕士推免权和雅思考点。拥有4个国防特色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4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6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9个浙江省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发展成为浙江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办学规模、水平、质量和效益等各项指标均位于浙江省属高校前列。
昆山杜克大学简介:
昆山杜克大学致力于打造以通识博雅教育为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位于中国江苏省昆山市,为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提供一系列高质量的创新学术项目。昆山杜克大学由美国杜克大学与中国武汉大学联合创办,于2013年9月获得中国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
昆山杜克大学于2014年8月迎来了首批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以及来自杜克大学和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本科生,接受一学期的交流学习。2018年8月,昆山杜克大学迎来了首届本科生,开启了四年制本科学位教育。本科课程体系遵循通识博雅教育传统,强调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协作和探索。
昆山杜克大学位于阳澄湖科技园区内,校园占地1200亩,校内配置了各类高科技设施。进入虚拟校园即可参观先进的教室和会议设施、图书馆资源、师生宿舍、餐厅及休闲设施。校园内多功能的会议场所、休息室和学习区可供学生独立自习或集体讨论课程内容,完成作业,参与丰富多样的校园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