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7题。 七里濑 谢灵运 1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2 。 既秉上皇 3 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 4 ,想属任公钓 5 。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注释:1谢灵运:南朝诗人,此诗为作者被贬诮,自京都赴任永嘉, 途经富春江畔七里濑时所作。2要妙:精微玄妙的道理,

A.“逝湍”与“奔峭”,形象地写出了江水奔流不息的状态,江岸陡峭的样貌。

B.“潺湲”“沃若”“叫啸”等,词语中两个字的韵母发音相近,读来富有音韵美。

C.“遭物”二字承上启下,诗歌由此从叙事写景转入抒情议论,结构圆融自然。

D.作者追慕古代先贤,希望领悟到精微玄妙的道理,以解脱乱世中百姓的疾苦。

答案
收藏

A、“逝湍”与“奔峭”,形象地写出了江水奔流不息的状态,江岸陡峭的样貌。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7题。 七里濑 谢灵运 1 羁心…”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案例: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和学生作文,完成题。请以“冬已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但不要求写诗歌;不得抄袭,书写清楚,不要出现表明学校和班级的文字。【学生作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
A.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B.临江仙①C.苏轼D.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E.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F.①这首词写于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当时词人住在城南长江边的临皋亭。友人马梦得在城东门外为他申请了一块荒地,名曰东坡。苏轼还在东坡筑屋名雪堂。这首词记叙了深秋之夜苏轼在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的情景。②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眼 中()

A.作者拥被不眠主要是因为时势纷然,忧国忧民

B.衣冠今日是何年 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此句意蕴丰富,与《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有相似的意蕴

C.枯槐聚蚁 使用了典故,指的是南柯梦中的槐安国蚁民。在此用以比喻弱国微名

D.元好问诗似杜甫,其诗歌风格沉郁苍凉。全是批判意识与悲怆情怀相融合,使诗作增加了历史深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以下题。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叉过,何日是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以下题。

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叉过,何日是归年?

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后两句,诗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表达了什么情感?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9-10题()

A.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9、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

B.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惟解漫天作雪飞上一句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9-10题。(4分)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9、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

A 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 暮春者,泰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达了中国古贤的人生意趣,也 了古人向往的美育图景。美育在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从来不是一技一艺的传习,也不是理论概念的记诵,而是全身心的文化沉浸和场景感受,因而具有总体性特征。与之相应,中国美育资源也 。皎皎明月、悠悠晴空、山峦溪流、市井勾栏,万事万物都拨动着人们的心绪。这是我国美育的特色和传

A.把诗歌、文字、歇曲、影像乃至小说、线条、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转化为可在网络空闻存储、再现和传输的形态。从而为互联网美育所用。

B.把诗歌、文字、歌曲、影像乃至小说、线条、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转化为可在网络空闻传输、再现和存储的形态,从而为豆联网美育所用。

C.把诗歌、小说、歌曲、影像乃至文字、线条、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转化为可在网络空间存储、再现和传输的形态,从而为互联网美育所用。

D.把诗歌、小说、歌曲、影像乃至文字、线条、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转化为可在网络空间传输、再现和存储的形态,从而为互联网美育所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以下题。秋思 [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以下题。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行人:这里指送信的人。开封:打开信封。

这首诗是怎样渲染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 19~20 题。 戏赠友人 贾岛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笔砚为辘轳,吟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 19~20 题。

戏赠友人 贾岛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 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注】縻绠(míngěng)井绳。 汲引:从井里提水。 清冷:这里指井水。

第 19 题 这首诗以汲水比喻做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情趣?诗的第三联表现丁诗歌创作怎样的情形?(5分)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