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技能鉴定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CCD图像传感器进行自我扫描,形成电信号一行一行送出,CDD需要的驱动脉冲信号是()。

A.水平驱动脉冲信号

B.垂直驱动脉冲信号

C.水平和垂直驱动脉冲信号

D.不需要任何驱动脉冲信号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CCD图像传感器进行自我扫描,形成电信号一行一行送出,CDD…”相关的问题
第1题
100Hz倍频扫描电视机电路中,各种工作均应受下列信号控制()。

A.行驱动脉冲

B.场驱动脉冲

C.副载频信号

D.图像信号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CCD又叫CCD图像传感器。CCD的作用是将()转换为()。

A.光信号,数字信号

B.声信号,模拟信号

C.电信号,数字信号

D.光信号,模拟信号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重量传感器实际上是一种将质量信号转变为可测量的()输出的装置。

A.光信号

B.脉冲信号

C.低频信号

D.电信号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实际上是一种脉冲放大电路,它主要对环形分配器的较小输出信号进行放大,使脉冲具有一定的功率驱动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线阵CCD的基本特性测试 实验目的 (1)通过对典型线阵CCD在不同驱动频率和不同积分时间下输出信号的测量,进

线阵CCD的基本特性测试

实验目的

(1)通过对典型线阵CCD在不同驱动频率和不同积分时间下输出信号的测量,进一步掌握线阵CCD的基本特性;

(2)加深认识积分时间对CCD输出信号的影响,掌握驱动频率和积分时间设置与改变的意义;

(3)正确理解线阵CCD器件的光照灵敏度的概念与饱和“溢出”的效应。

实验准备内容

(1)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内容及原理;

(2)学习掌握线阵CCD的基本工作原理(参考《光电检测技术》教材第5章第4节中有关内容)。

(3)学习掌握TCD2252D线阵CCD基本工作原理(参考附录中的特性参数表)。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1)双踪同步示波器(带宽50MHz以上)一台。

(2)彩色线阵CCD多功能实验仪YHLCCD-IV一台。

实验内容

通过对典型线阵CCD的输出信号和驱动脉冲相位关系的测量,掌握线阵CCD的基本特性。特别注意对积分时间、驱动频率、输出信号幅度等的测量结果的分析。找出积分时间、驱动频率、输出信号幅度间的关系,FC脉冲与输出信号的相位关系,说明FC脉冲的作用。具体实验作下列2项检测:

1.驱动频率变化对CCD输出波形影响的测量

观测不同驱动频率情况下的输出信号波形,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驱动频率变化对CCD输出波形的影响。

2.积分时间与输出信号的测量

观测不同积分时间情况下的输出信号波形,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积分时间变化对CCD输出波形的影响。

实验基本原理

线阵CCD的特性参数很多,这里只介绍一下同实验有关的驱动脉冲电压的频率,即CCD的工作频率。

1.工作频率的下限f

CCD是一种非稳态器件,如果驱动脉冲电压变化太慢,则在电荷存贮时间内,MOS电容已向稳态过渡,即热激发产生的少数载流子不断加入到存贮的信号电荷中,会使信号受到干扰,如果热激发产生的少数载流子很快填满势阱,则注入电荷的存贮和转移均成泡影。因此,驱动时钟脉冲电压必须有一个下限频率的限制。为了避免由于热产生的少数载流子对于注入信号的干扰,注入电荷从一个电极转移到下一个电极所用的转移时间t,必须小于少数载流子的平均寿命τ,即

t<τ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对于三相CCD,

式中T为时钟脉冲的周期,于是可得工作频率的下限为:

(9-1)

对二相与四相CCD有

(9-2a)

(9-2b)

由此可见,CCD的工作频率的下限与少数载流子的寿命τ有关。τ愈长,f愈低。

2.工作频率的上限f

由于CCD的电极长度不是无限小,信号电荷通过电极需要一定的时间。若驱动的时钟的脉冲变化太快,在转移势阱中的电荷全部转移到接收势阱中之前,时钟脉冲电压的相位已经变化了,这就使部分剩余电荷来不及转移,引起电荷转移损失。即当工作频率升高时,若电荷本身从一个电极转移到另一个电极所需要的转移时间£大于驱动脉冲使其转移的时间T/3,那么,信号电荷跟不上驱动脉冲的变化,将会使转移效率大大下降。为此,若要电荷有效地转移,对三相CCD来说,必须使转移时间t≤T/3,即

(9-3)

同样,对二相与四相CCD有

(9-4a)

(9-4b)

这就是电荷自身的转移时间对驱动脉冲频率上限的限制。由于电荷转移的快慢与载流子迁移率、电极长度、衬底杂质浓度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设计,n沟CCD比p沟CCD的工作频率高。

3.驱动脉冲频率f与损失率ε间的关系

三相多晶硅n沟道SCCD实测驱动脉冲频率f与损失率ε之间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由曲线可以看出,表面沟道CCD的驱动脉冲频率的上限为10MHz。高于10MHz后,CCD的转移损失率将急骤增加。这是因为工作频率高于f,信号电荷来不及转移所致。

如果信号电荷的转移时间t不知道,工作频率的上限f也可通过电荷的转移损失率ε得到。一般,CCD的势阱中的电量因热扩散作用的衰减的时间常数为τD=10-8s(与所用材料和栅极结构有关)。若使ε不大于要求的转移损失率ε0值,则对三相CCD有f

(9-5)

对二相与四相CCD相应有

(9-6a)

(9-6b)

显然,如果上述CCD驱动频率发生变化,将会对CCD的积分时间与输出信号波形产生影响。下面进行的实验,将会对此作出验证。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步进电动机的驱动电源由运动控制器,脉冲分配器和功率驱动级组成,各相通断的时序信号由()。

A.运动控制器给出

B.脉冲分配器给出

C.功率驱动器给出

D.另外电路给出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无触点脉冲信号发生器按产生脉冲信号的方式有磁脉冲式传感器、光电式脉冲传感器和()脉冲发生器等

A.振动式

B.霍尔式

C.电阻式

D.电容式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步进电机必须由双环形脉冲信号、功率驱动电路等组成控制系统方可使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步进电机主要用于()。

A.经济型数控机床的进给驱动

B.加工中心的进给驱动

C.进给速度大小

D.每发一个脉冲信号,相应丝杠产生转角大小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线阵CCD的原理及驱动 实验目的 (1)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测二相线阵CCD驱动脉冲的频率、幅度、周期和各路驱动

线阵CCD的原理及驱动

实验目的

(1)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测二相线阵CCD驱动脉冲的频率、幅度、周期和各路驱动脉冲之间的相位关系等的测量方法。

(2)通过对典型线阵CCD驱动脉冲的时序和相位关系的观测,掌握二相线阵CCD的基本工作原理,尤其是复位脉冲在ccD输出电路中的作用;转移脉冲与驱动脉冲间的相位关系,以及电荷转移的过程。

实验前准备内容

(1)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及内容;

(2)学习线阵CCD的基本工作原理(参考《光电检测技术》教材第5章第4节有关内容),阅读双踪示波器的使用说明书。

(3)学习TCD2252D线阵CCD基本工作原理与驱动波形图(参考附录)。

(4)掌握双踪示波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尤其是它的同步、幅度、频率、时间与相位的测量方法。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1)双踪同步示波器(带宽50MHz以上)一台。

(2)彩色线阵CCD多功能实验仪YHLCCD-IV一台。

(3)万用表一台。

实验内容

1.驱动脉冲相位的检测

根据线阵CCD的基本工作原理,观测转移脉冲SH与F1(CR1)、F2(CR2)的相位关系,理解线阵CCD的并行转移过程;观测F1与F2及F1与CP、SP、RS间的相位关系,理解线阵CCD的串行传输过程和复位脉冲RS的作用。

2.驱动频率和积分时间的检测

测量CCD在不同驱动频率的情况下的F1与F2、F1、RS的周期与频率值,以及它的行周期(FC)值,理解线阵CCD的驱动频率、周期与积分时间的关系。

3.CCD输出信号的检测

检测CCD的输出信号,观测积分时间、SH与FC信号波形等同CCD的输出信号间的关系。

实验基本原理

CCD的基本结构是MOS(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电容结构。它是在半导体P型硅(Si)作衬底的表面上用氧化的办法生成一层厚度约100nm~150nm的SiO2,再在SiO2表面蒸镀一层金属(如铝),在衬底和金属电极间加上一个偏置电压(称栅电压),就构成了一个MOS电容器。所以,CCD是由一行行紧密排列在硅衬底上的MOS电容器阵列构成的。其基本工作原理有如下的三个过程:

1.光电转换

当有光线投射到MOS电容上时,光子穿过透明电极及氧化层,进入P型硅(Si)衬底,衬底中处于价带的电子将吸收光子的能量而跃入导带,从而形成电子—空穴对,这种电子—空穴对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就会分别向电极两端移动,因而产生光生电荷,即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对于Si材料来说,因其Eg=1.12eV,所以其上限截止波长为λc=1.11μm。也就是说,波长小于和等于1.11μm的光子能使硅衬底中的价带电子跃入导带,产生电子—空穴对;而大于1.11μm波长的光子则会穿透半导体层而不起作用。对于不同的衬底材料,将具有不同的Eg值,因而器件将具有不同的光谱特性,从而可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2.电荷存储

由上述知,构成CCD的基本单元是MOS结构。如下图(a)所示,在栅极G施加正偏压UG之前,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多数载流子)的分布是均匀的。当栅极施加正偏压UG(此时UG小于P型半导体的阈值电压Uth)后,空穴被排斥,产生耗尽区,如图(b)所示。如偏压继续增加,耗尽区将进一步向半导体体内延伸。当UG>Uth时,半导体与绝缘体界面上的电势(常称为表面势,用ΦS表示)变得如此之高,以致于将半导体体内的电子(少数载流子)吸引到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约10-2μm)但电荷浓度很高的反型层,如图(c)所示。反型层电荷的存在表明了MOS结构存储电荷的功能。

电子之所以被加有栅极电压UG的MOS结构吸引到氧化层与半导体的交界面处,是因为那里的势能最低。在没有反型层电荷时,势阱的“深度”与栅极电压UG的关系恰如与UG的线性关系(如下图(a)空势阱的情况)。图(b)为反型层电荷填充1/3势阱时,表面势收缩。当反型层电荷足够多,使势阱被填满时,降到2,此时,表面势不再束缚多余的电子,电子将产生“溢出”现象。这样,表面势可以作为势阱深度的量度,而表面势又与栅极电压UG、氧化层的厚度dOX有关,即与MOS电容容量COX与UG的乘积有关。因此,势阱的横截面积取决于栅极电极的面积A,所以MOS电容存储信号电荷的容量为:

Q=COXUG·A (8-1)

3.电荷转移

为了理解在CCD中势阱及电荷如何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可参见下图。取CCD中四个彼此靠得很近的电极来观察。若开始有一些电荷存储在偏压为10V的第二个电极下面的深势阱里,其他电极上均加有大于阈值的较低电压(例如2V)。设图(a)为零时刻(初始时刻),过t1时刻后,各电极上的电压变为如图(b)所示,第二个电极仍保持为10V,第三个电极上的电压由2V变到10V,因这两个电极靠得很近(间隔只有几微米),它们各自的对应势阱将合并在一起。即原来在第二个电极下的电荷变为这两个电极下势阱所共有,如图(b)和(c)。若此后电极上的电压变为图(d)所示,第二个电极电压由10V变为2V,第三个电极电压仍为10V,则共有的电荷转移到第三个电极下面的势阱中,如图(e)。由此可见,深势阱及电荷包向右移动了一个位置。

通常把CCD电极分为几组,每一组称为一相,并施加同样的时钟脉冲。CCD的内部结构决定了使其正常工作所需的相数。上图所示的结构需要三相时钟脉冲,其波形图如图(f)所示,这样的CCD称为三相CCD。三相CCD的电荷传输方式必须在三相交迭脉冲的作用下才能以一定的方向,逐单元地转移。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CD的位数的位,不是这里的一个栅电极。对三相CCD来说,电荷包转移了三个栅电极是时钟脉冲的一个周期,我们把这三个栅电极称之为CCD的一个单元,或CCD的一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像元;显然,对二相CCD来说,就是二个栅电极为一位;对四相CCD则一位是四个栅电极了,所以千万不能混淆。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CCD电极间隙必须很小,电荷才能不受阻碍地自一个电极下转移到相邻电极下。如电极间隙比较大,则两相邻电极间的势阱将被势垒隔开,而不能合并,电荷也不能从一个电极向另一个电极平滑地转移。这样,CCD便不能在外部脉冲作用下正常工作。能够产生电荷完全耦合(这就是电荷耦合器件名称的由来)条件的最大间隙一般由具体电极结构、表面态密度等因素决定。理论计算和实验证实,为了不使电极间隙下方界面处出现阻碍电荷转移的势垒,间隙的长度应小于3μm,这大致是同样条件下半导体表面深耗尽区宽度的尺寸。当然,如果氧化层厚度、表面态密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但对绝大多数CCD,1μm的间隙长度是足够小的。

以电子为信号电荷的CCD称为N型沟道CCD,简称为N型CCD。而以空穴为信号电荷的CCD称为P型沟道CCD,简称为P型CCD。由于电子的迁移率(单位场强下的运动速度)远大于空穴的迁移率,因此,N型CCD比P型CCD的工作频率高得多。

实际上,目前的CCD器件均采用光敏二极管代替过去的MOS电容器。空间电荷区(即耗尽区)对带负电的电子而言、是一个势能特别低的区域,因此也称之为势阱。投射光产生的光生电荷就储存在这个势阱之中,势阱能够储存的最大电荷量又称之为势阱容量,势阱容量与所加栅压近似成正比。

光敏二极管和MOS电容器相比,光敏二极管具有灵敏度高,光谱响应宽,蓝光响应好,暗电流小等特点。如果将一系列的MOS电容器或光敏二极管排列起来,并以两相、三相或四相工作方式把相应的电极并联在一起,并在每组电极上加上一定时序的驱动脉冲,这样就具备了CCD的基本功能。

4.CCD的外围驱动电路

CCD需要外围驱动电路才能工作,现以日本东芝生产的线阵2048位TCD142D为实例作一介绍。TCD142D器件为二相CCD:需要相差180°的二路驱动脉冲,一路转移控制脉冲,一路复位脉冲。其驱动脉冲的波形如下图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结构上的安排,器件的OS输出端首先输出12个虚设单元的脉冲,再输出51个暗信号脉冲后才连续输出2048个信号脉冲,最后输出11个暗电流脉冲,接下去输出多余无信号脉冲。由于该器件是两列并行传输,所以在一个周期中至少要有1061个脉冲,即TSH>1061T1。图中的是复位脉冲,复位一次输出一个光信号。器件的补偿输出DOS端,用于检取驱动脉冲(尤其复位脉冲)对输出电路的容性干扰信号,若将OS端与DOS端的输出分别送到差分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则在输出端将得到被放大的没有驱动脉冲干扰的光电信号。

TCD142D的外围驱动电路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由晶体振荡器输出频率为4MHz的方波脉冲,经J·K触发器分频得到频率为2MHz的方波脉冲,将4MHz与2MHz脉冲相与即经脉冲形成电路而形成脉冲占空比为1:3的频率为2MHz的脉冲;将脉冲再经J·K触发器分频而产生频率为1MHz的脉冲;经脉冲形成电路而形成脉冲为1MHz的脉冲;将脉冲经反相器反相后而形成脉冲(1MHz);将1MHz的脉冲送入分频器,经译码电路而由脉冲形成电路而产生周期TSH>1061μs的转移控制脉冲。至此,TCD142D所需的四路脉冲均已产生。这四路脉冲经反相器反相,再经阻容加速电路送至DS0026驱动器以驱动TCD142D进入正常工作。DS0026驱动器实际是一驱动门电路,它将电平由5V转为12V,并反相。

TCD142D的驱动电路如下图所示。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