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继续教育> 政工继续教育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态文明的核心应该是()。

A.坚持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

B.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C.坚持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D.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态文明的核心应该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反映了中华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面向未来,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方面有很多鲜活生动的事例。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就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_______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__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顺势而为利在千秋

B.因势利导泽被后世

C.物尽其用历久弥新

D.因地制宜经久不衰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天”“天命”一直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曾经有一位先贤说到“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请问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于哪位哲人之口()。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人民把正义界定为“各得其应得”。()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王夫之指出,“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体现了明清社会以人欲反思天理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人群的语言,各安其位,各得其用,各展其长,这是我们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总目标。()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甲生前有一万元债务,其遗嘱中规定其财产中5000元归幼子乙,5000元赠给侄子丙;甲留有遗产18000元,甲死后两个月,该遗产依遗嘱由乙、丙各得5000冗,其余8000元由甲的妻子丁、甲的长子、次子及女儿各得2000元,遗产分割后,债权人索债,则()

A.甲的长子、次子各偿还2000元

B.甲的妻子、女儿各偿还2000元

C.乙、丙各偿还1000元

D.丙偿还五千元,其他人各还1000元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中国美学在自然美的观赏上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并认为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下列哪些说法表现了这一观点()

A.《易传》“天地之大德曰生”

B.《通书·顺化》“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成,义也”

C.《朱子语类》“仁是天地之生气”

D.《河南程氏遗书》:“人与天地一物也”

E.《正蒙·乾称篇》:“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中国美学在自然美的观赏上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并认为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下列哪些说法表现了这一观点?

A.《通书·顺化》:“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成,义也”;

B. 《朱子语类》:“仁是天地之生气”;

C. 《河南程氏遗书》:“人与天地一物也”;

D. 《正蒙·乾称篇》:“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E. 《易传》:“天地之大德曰生”;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