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所代替的本字 1.群臣皆惊鄂失色。(汉书·霍光金日碑传) 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所代替的本字 1.群臣皆惊鄂失色。(汉书·霍光金日碑传) 2.故仁人之兵……延则若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断,兑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者溃。(荀子·议兵) 3.初刘媪任高祖而梦与神遇。(汉书·叙传上) 4.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史记·淮阴侯列传) 5.操吴戈兮被犀甲。(楚辞·九歌·国殇)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7.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庄子·秋水) 8.长财七尺三寸。(汉书·霍光金日碑传) 9.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10.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战国策·秦一)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所代替的本字 1.群臣皆惊鄂失…”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这段话出自《庄子·秋水》()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間不辩牛马。”中“泾流”的含义是()。A.水流B.分支C.部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間不辩牛马。”中“泾流”的含义是()。

A.水流

B.分支

C.部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所代替的本字 1.夫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上) 2.共承嘉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所代替的本字 1.夫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上) 2.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李斯:谏逐客书) 4.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史记·淮阴侯列传) 5.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史记·淮阴侯列传) 7.孤不自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8.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卖炭翁) 9.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史记·李斯列传) 10.杀适立庶。(左传·文公十八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A.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公四年)B.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
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A.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公四年)

B.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C.时者,难得而易失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D.其质非不美也。(荀子.劝学)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小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溪渚崖之间,不辩
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1)涘:____________________ (2)辩: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洋: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苏武传》出自()

A.《史记》

B.《汉书》

C.《左传》

D.《战国策》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诗句中“忽”的意思是()。

A.“灭亡、湮没”,同《诗经·大雅·皇矣》“是伐是肆,是绝是忽”中的“忽”

B.“迅速”,同《左传·庄公十一年》“其亡也忽焉”中的“忽”

C.“恍惚”,同《楚辞·九歌·国殇》“平原忽兮路超远”中的“忽”

D.“轻视”,同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的“忽”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