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 幼儿教育心理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

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老师很喜欢他。可令老师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从
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老师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的老师为此感到非常苦恼。

试问小明老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老师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3岁的浩浩玩插塑时,他的妈妈总是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关于这一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浩浩思维体现了抽象逻辑性

B.浩浩现在的思维离不开直接感知和行动,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很差

C.浩浩现在思维带有较大的直观行动性

D.浩浩的行为符合该年龄段思维的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小明是个4岁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老师很喜欢他。可令老师不解的是,小明很多事情都能做好,就是算数
不好,经常要想一会儿才能回答。如果让小明算一下3加4等于几,他会感到很困难,但如果问他3个桃子加上4个桃子是几个桃子,他就能很快地回答出来。遇到类似的算数问题,小明都是这样,老师认为这样不好,便要求小明要经常思考再得出答案,可小明却做不到。老师为此感到很苦恼。

请回答:小明老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老师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小明的父母天天吵架,甚至对哭闹的小明大声训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父母的监护权可以被撤销

B.父母没有为孩子提供健康的家庭环境

C.父母大声训斥小明侵犯了小明的人格尊严

D.小明的父母履行了对小明的监督责任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初中生小明的父母整天忙于公司业务,平时与小明很少交流。假期时父母给小明很多钱。小明于是经常偷偷出去在网吧玩通宵游戏。影响小明这一行为的主要社会环境是()。

A.家庭

B.学校

C.社区

D.文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小明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该幼儿园里,他是出了名的“身强体壮”的顽皮鬼,和其他小朋友矛盾不断,
今天上午又挨了老师的一顿狠批。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小明所在的班刚转来了一个小朋友李朋,李朋个子也比较高,这样,小明和李朋成为该班仅有的两个“高个”。小明主动找李朋一块儿玩,可李朋不太喜欢动,尤其不爱和小明这样风风火火的孩子玩儿。今天上午刚到班里,小明又找李朋教他“玩魔术”,李朋不同意,这样小明就动起手来……

在老师眼中,小明总是这样:总是主动和小朋友接触,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和他玩了。然而,他自己仍别出心裁地玩得有滋有味。

据此案例回答问题:

1.小明的行为及他和小朋友们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请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

2.这种儿童的表现是什么?怎样帮助他处理好和伙伴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假设小明的父母在死亡之前立遗嘱指定小明的姐姐为监护人,应否获得支持?

2004年8月,小明(8岁)的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双受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因父母死亡后留下大量遗产,故小明的爷爷、哥哥(20岁)和姐姐(18岁)为抢占遗产,争相要当小明的监护人。由于争执不下,三人申请居委会指定。在居委会指定之前,小明暂时和爷爷住在一起。在此期间,小明在学校打伤小光。

假设小明的父母在死亡之前立遗嘱指定小明的姐姐为监护人,应否获得支持?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1)对于小光的伤害,谁应负责赔偿?(2)假设小明的父母在死亡之前立遗嘱指定小明的姐姐为监护人,应否获得支持?(3)假设小明有个人财产2000元,其监护人能否在征得小明同意后,将小明的财产捐给贫困山区?

2004年8月,小明(8岁)的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双受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因父母死亡后留下大量遗产,故小明的爷爷、哥哥(20岁)和姐姐(18岁)为抢占遗产,争相要当小明的监护人。由于争执不下,三人申请居委会指定。在居委会指定之前,小明暂时和爷爷住在一起。在此期间,小明在学校打伤小光。问:

(1)对于小光的伤害,谁应负责赔偿?

(2)假设小明的父母在死亡之前立遗嘱指定小明的姐姐为监护人,应否获得支持?

(3)假设小明有个人财产2000元,其监护人能否在征得小明同意后,将小明的财产捐给贫困山区?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小明: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小明父亲:50岁,公务员小明母亲:49岁,中学教师小明父母因儿子的问题前来
小明: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父亲:50岁,公务员

小明母亲:49岁,中学教师

小明父母因儿子的问题前来求助。

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成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之间有严重冲突。

小明的父亲是建设局的副局长,常年在外奔忙。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母亲将全部心力都用在儿子身上。小明到了初中还和母亲睡一张床,洗澡从不关浴室门。从小到大,母亲什么事也不让小明做,早上甚至给他挤好牙膏才喊他起床。但小明母亲对他的学习要求特别严,从小送他上各种补习班,要求每次考试不得低于95分,小明一直做得很好,小学时曾在省奥

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过奖,但进入初二后成绩却一落千丈。

在社会工作者与家庭的第一次面谈中,小明母亲提到她有几个不明白:一是儿子很聪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他聪明,但他的成绩现在却是全班最差的;二是她把所有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但儿子对她却越来越恶语相加,有时干脆一连几天不理她,她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小明的父亲则号小明母亲有同样的困惑。看到儿子对母亲那样,他很想管,但儿子根本不听他的,常常回嘴说:“小时候你都没管过我,现在凭什么管我?”有时实在看不过,想打儿子,但身高一米七的儿子却和他对打。更糟糕的是他每次一管儿子,妻子就护着,反过来责怪他,关于儿子的问题最后总是演变成一场夫妻问的冲突。

第二次面谈中,小明提到他觉得除了玩游戏,做什么都没意义。从小到大什么事都是母亲帮他决定,上补习班无论怎么不喜欢都得上;学习成绩一旦下降,母亲就给脸色;升初中时非要他考母亲希望他上的那个学校,他一点儿也不喜欢。长这么大他好像从没给自己做过主。他认为学习就是为父母学的,而父母让他学习好其实是为了他们的面子。他说现在不想这样了,他要过自己的生活。

在上述两次面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很奇怪。每个人说话都不看着对方,各说各的。母亲不停地诉苦,每当母亲这样,小明就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进入半睡眠状态;小明父亲则缩起身子,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小明母亲一看到这样就会越说越伤心,诉苦最终变成哭诉。

社会工作者决定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为小明家庭提供服务。

【问题】

1.请根据上述案例提供的资料,对小明一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预估。

2.简述“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定义。

3.根据预估,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确定治疗的目的和目标。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