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技能鉴定> 水利设施管养人员> 污水处理工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1991年底,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与以上描述有关的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赫鲁晓夫改革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1991年底,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相关的问题
第1题
1922年底,美国记者奥斯邦与一位旅日华侨合作,在上海建立“()”,办起一座无线电台,1923年1月开始播音,受到孙中山的好评。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一位老年绝经期妇女,因为担心患宫颈癌,向护士咨询子宫颈癌的早期症状,护士向她说明的典型症状是A

一位老年绝经期妇女,因为担心患宫颈癌,向护士咨询子宫颈癌的早期症状,护士向她说明的典型症状是

A.绝经后阴道流血

B.腹痛

C.接触性出血

D.大量血性白带

E.白带呈腥臭米汤样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某青年记者采访一位贫困山区的老大娘说:“老奶奶,您的配偶高寿啊”他这样表述是得体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一位近90岁的老年妇女,患胆囊结石,家属希望为她施行手术,但护理人员与老年妇女沟通后并再与家属沟通达成意见,给予患者保守治疗。这体现了家庭护理中社区护士伦理责任中的()。

A.尊重家庭的知情权

B.尊重家庭的隐私权

C.尊重家庭的健康权

D.尊重老年人的自主权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下面两条短消息,就其采访与写作中的优点或缺点,分别写出评论性短文。 第一篇: 形似别墅收费一元 武汉

阅读下面两条短消息,就其采访与写作中的优点或缺点,分别写出评论性短文。

第一篇:

形似别墅收费一元

武汉高档公厕不“方便”

(本报记者刘学华通讯员张斌华武汉报道) 江城武汉最好的公厕日前向市民开放,然而有人却把它当成了冷饮厅,有人在公厕门前徘徊不前。

两座投资约150万元的公厕位于汉口西湖广场两侧。有关人士称,这是该市最高档的公厕。

记者日前见到,豪华公厕的宽敞大厅里分列两排红木座椅,三室分别为男厕、女厕、残疾人专用厕,不用水冲。然而高贵的外表加上一次一元的价格,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工作人员说,生意清淡。

第二篇:

我国平均20个学生一位老师

本报讯到去年年底,我国共有1200万教育“园丁”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向世界上最大的受教育人口群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平均每20多名学生有一位老师。

截至1999年底,全国普通学校教职工总数1480.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178.6万人,担负着86万余所从幼儿园到大学的2.44亿在校生的培养任务。同时,72万余所各级成人学校共有教职工119.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9.3万人,培养着各级各类成人在校学生8346万人。

1986年,国家教委决定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在中小学校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1991年,高等学校职称改革工作步入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一位美国记者说:每一场革命都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长征

B.第五次反围剿

C.井冈山会师

D.秋收起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一位普通市民花几百元购票看话剧,记者问他:“花这么多钱值不值得?”他说:“值得。”从行为的动机理论
看,其行为宜用()理论解释

A.高层次需要说

B.观念冲突论

C.驱力说

D.强化说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一位普通上海市民花上1000多元购票看足球赛。记者问他:“花这么多钱值不值得?”他说:“值得。”从行为
的动机理论看,其行为宜用 ______ 理论解释。 ()

A.驱力说

B.强化说

C.观念冲突论

D.高层次需要说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某大学有位女教师默默资助一偏远山区的贫困家庭长达15年。记者多方打听,发现做好事者是该大学
传媒学院甲、乙、丙、丁、戊5位教师中的一位。在接受采访时,5位老师都很谦虚,他们是这么对记者说的:

甲:这件事是乙做的。

乙:我没有做,是丙做了这件事。

丙:我并没有做这件事

丁:我也没有做这件事,是甲做的。

戊:如果甲没有做,则丁也不会做。

记者后来得知,上述5位老师中只有一人的话符合真实情况。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做这件好事的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日前,网络论坛上一条“如果你让座给他人,他人却不言谢,你会怎样?”的帖子被广泛跟帖,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热议。日
前,记者在网上发现一条有关省会公交车上让座的帖子,该帖是网友“花果茶”发起的,题目是:“如果你让座给他人,他人却不言谢,你会怎样?”帖子讲述了该网友的亲身经历:近日,该网友乘坐6路公交车时,中途上来一位60岁左右的老太太,当时车上乘客很多,已经没有空座位了。这时坐在座位上的一位年轻女士连忙站起来,让出座位,还扶老人入座。为老人让座是很平常的事情,大家都不觉得意外。但老太太坐下后,脸上没有任何感激的表情,也没有说声谢谢。周围的人看后都感觉不太舒服。

网友“花果茶”发表议论说:“其实,让座倒不是图一声谢谢。让座是美好的行为,那么接受让座的人呢?你们的美好行为就是那一句简单的谢谢。”记者在跟帖中发现,许多网友对“花果茶”心情表示理解。一位网友说:“让座后对方不言谢,这种做法就好像你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但别人却不理你一个感觉。”

网友“佚名”则说:“我乘车也经常给老人让座,许多老人也都表示感谢,但也遇见过不言谢的情况,好像我就是欠他什么似的,心里面很不是滋味。”

网友“阿德”则用安慰的口气说:“是啊,当时肯定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毕竟她不是咱亲妈!可让座是咱素质的表现,而对方不言谢咱不愠怒更是咱素质的表现!”在所有跟帖中,记者发现众网友表示让座后还是很在乎那句“谢谢”的。

网友“肚大乃容”的留言就很有代表性:“我们让座的目的并不是期望这声谢谢,但是没有谢谢的谦让总会让我们不舒服。”“热心让座对方却不言谢”你咋想?

昨日上午,记者就这个问题在街头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其中15位说:“让座后,希望对方能说声‘谢谢’,即使不言谢,一个微笑就足够了。”5位市民表示无所谓:“让座本身是社会公认的美德,难道让座就是图人家给你说声谢谢吗?”

根据案例请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和对社会公德的认识。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