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考试> 自考专业课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填空题]

近代地理学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西欧,德国地理学家(1)和(2)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而德国另一位地理学家(3)则是人口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和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创始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论主要有经验主义方法论、(4)方法论、(5)方法论和(6)方法论;文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的总和,文化结构由三个层次构成,即:(7)、(8)和(9);在种族起源方面,多元论认为人类有四个进化中心:一是由我国(10)的北京猿人发展到现在的黄种人;二是由印度尼西亚的(11)猿人而到澳大利亚发展为棕种人;三是由赞比亚的(12)人发展为黑种人;四是(13)猿人发展为白种人;人类原始居住地大多为(14)和(15)两种形式。古代聚落也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16)聚落,二是(17)聚落;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俗,在物质民俗中,最能反映民俗与环境关系的文化景观是(18)、(19)和服饰;语言是区分民族的主要标志,罗曼语族又称为拉丁语族,除拉丁美洲外,其他属于罗曼语族的国家主要有(20)、(21)、(22)和(23);根据英国人口学家拉文斯坦的研究,在人口迁移方面,(24)居民比(25)居民更富迁移性;且短距离的迁移以(26)居多,在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以(27)居多;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第四次人口迁移高潮,其特点是:大量人口从(28)部老工业区流向(29)部和(30)部的“阳光地带”;不同民族往往信奉不同的宗教,宗教在空间上的相互影响方式主要有三种:即:(31)、(32)和(33);18世纪中叶以后,城市发展加速,城市地域中的功能分区也日见明显,根据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城市地域结构呈同心圆状分布,其中,第一带为中央商业事务区,第二带是商业和住宅相混合的(34),第三带是(35),第四带是(36)住宅带,第五带是(37),即高收入阶层的住宅区;与此同时,工业开始在城市中和地域上高度聚集,在意大利北部,以(38)、(39)、(40)三个城市为顶点的地区被称为意大利“工业三角区”。

暂无答案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近代地理学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西欧,德国地理学家(1)和(…”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近代地理学和地理学家早期以()为中心。

A.英国

B.希腊

C.罗马

D.德国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两人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也有重要的影响。

A.亚历山大•冯•洪堡

B.卡尔•李特尔

C.荷马

D.埃拉托色尼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产生于()。A 19世纪上半叶英国B 19世纪上半叶德国C 19世纪下半叶德国

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产生于()。

A 19世纪上半叶英国

B 19世纪上半叶德国

C 19世纪下半叶德国

D 20世纪初美国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清代后期和近代,湖湘地区地理学异军突起,这就是我国近代地理学史上著名的“地理学世家”新化邹氏地理学世家的出现。()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从 19 世纪初到 20 世纪 50 年代,是近代地理学时期。近代地理学形成的标志是-----------------的问世

A.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B.德国洪堡德的《宇宙》

C.李特尔的《地学通论》

D.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竺可桢被誉为()。

A.中国现代地理学开创者

B.近代地理学第一人

C.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D.中国现代地理学之父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15世纪下半叶的()。

A.亚洲

B.美洲

C.欧洲

D.非洲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近代社会调查产生于19世纪尾20世纪初的美国。()

近代社会调查产生于19世纪尾20世纪初的美国。()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既熟悉又陌生”的理论概括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

A.俄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近代旅游业开始成为世界一项经济产业。
(),近代旅游业开始成为世界一项经济产业。

A、19世纪上半叶

B、19世纪下半叶

C、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